NEWS REPORT

你拿幸運做什麼應外系校友余昱慧-用服務前進偏鄉-讓專業創造改變

中原大學落實「全人教育」理念多年,積極鼓勵學子參與社會活動,並透過服務學習,以專業發揮自身影響力造福人群。中原應外106級畢業生余昱慧便深受大學時出訪馬祖外島的服務經驗影響,在步入社會前,便毅然決然往偏鄉教學現場邁進,用專業發揮自身影響力,為教育不平等創造改變的契機!

中原大學服務學習官網上寫著這麼一句話:「服務是一把鑰匙,它打開服務的大門,走進服務學習的世界,創造更多可能。」對於余昱慧來說,服務學習不只是打開她「心」視野的珍貴關鍵,也是傳遞希望與愛的神聖火炬。

打開服務學習世界的敲門磚  確立服務他人的精神何在

談論到服務學習的啟蒙組織,余昱慧認為大二時擔任善水基金會天外奇蹟營隊的志工,或許就是上天最巧妙的安排。當時的服務內容是由志工攜手弱勢家庭國中生一起製作餐食,並且邀請普仁里獨居長者到協會一起共餐,並於餐後至長者家中協助清理居住環境。此次服務,不僅讓平時獨居的長者得享天倫之樂,也讓平時甚少與家中長輩交流的孩子們,懂得如何付出及關懷長者。這次服務內容的宗旨讓余昱慧記憶猶新—「原來平常享有別人提供服務、關懷及資源的孩子們,自己也有能力去服務別人,從『被給予』」的角色,成為『給予』的角色」。這次的服務經驗,不僅奠定了余昱慧更具同理心的視野,也開啟了她日後不間斷的服務學習之旅。

爾後,她參與了應外系上英語教學服務學習課程,至中壢圖書館及中原國小擔任繪本教學志工,以自身應外系的教學專業,用色彩豐富的繪本及兼具教學與趣味的活動,帶領孩童打開學習外語的大門。過程中小小學童的笑顏,也讓余昱慧獲得繼續服務的能量。

「然而,回想起目前為止開展的服學歷程中,最出乎我意料也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非服務中心的V落客志工團隊莫屬了。」余昱慧笑著說道。

中原大學服務學習中心志工團隊共包含海外團隊及國內團隊。海外據點遍及東南亞地區,如:柬埔寨、越南、泰緬等地,國內則以各種不同服務的面向,區分為以服務新住民二代為主的種籽團、撰寫服務學習相關新聞的記者團和余昱慧所屬的,以影像記錄馬祖文史的V落客團隊。然而,要成為服學中心團隊的一員可不是那麼容易,需先經過書審及面試,督導才會依據你的面試表現及個人志願,安排你到適合的團隊。

擅長文字書寫及擁有應外教學背景的余昱慧,原以為自己會分配到記者團或是種籽團服務,沒想到最後獎落V落客志工團著實讓她大吃一驚,因為她當時對於攝影、採訪及行銷技巧根本一竅不通。但是,在歷經服學中心為期半年扎實的志工培訓後,余昱慧便帶著學習到的純熟技能,與團隊共赴馬祖展開一連串的服務歷險。

V落客的服務內容與善水基金會的計畫相似,都是由大專院校學生攜手青年學子們一起服務,但前著著重於關懷長者,後者則是帶領當地高中生,以飲食、文化、人口外流議題實地訪談當地返鄉就業的青年及地方耆老,並拍攝成紀錄片,在馬祖當地舉辦影展,藉此創造老中青三代的交流。這樣的服務歷程,不僅讓莘莘學子更加了解腳下土地的溫情也更了解家鄉豐富的文化底蘊。

同理與同情  多一步的細膩拉近彼此的距離

細細回想出訪馬祖兩周的服務體驗,最令余昱慧印象深刻的是在和馬祖高中生交流的過程中,一位團員的細心。那天,團員們正在和剛來報到的高中生交流,大夥紛紛在和高中生聊天時,只有一位夥伴,是蹲下來和坐在位子上的同學平視的,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樣站著,由上往下的姿態在和學生們說話。當晚的例會中,督導就特別針對「服務姿態」和大家共同探討。透過這次的討論,余昱慧發現到原來一個小小的動作就能傳達給對方更親近、更平等的感受,而這也完全體現中原服務學習倡導的精神:「站在對方的角度分享你的過往經驗」。

「我還記得督導曾和我們說過:『每個作為都要時刻謹惕自己,也要一直詢問自己當下的行為是出自同理還是同情。』因為當你認為自己是在幫別人時,你會在服務者心中呈現一個較高的姿態。舉凡口語上的『我教你』、『我告訴你』其實都有潛藏其中的優越感存在。」停頓幾秒後,余昱慧深思地開口說:「我想這次參與服務學習給我最大的迴響,就是『我們不是以一個高姿態的方式在服務別人,而是同時也蹲低姿態在和服務對象學習!』」

而V落客團隊正式出隊前,余昱慧還積極參加了榮欣社會福利服務促進協會的憨孫計畫—擔任「Call給老寶貝」志工,以每個月大概一至兩次的電話關懷,讓長者們有人可以聊聊天、抒發心情。她也曾擔任長庚養生村的3C志工,教導村裡的長輩如何使用簡易的3C軟體和自己的子女連繫。種種服務經驗的堆疊,讓余昱慧逐漸成為社會中一股溫暖良善的力量。

如何延續服務的使命  偏鄉教師成為分享幸運的最佳途徑

全心投入在服務學習中,是一件令人忘我又有成就感的事。但畢業季來臨,要如何將這份服務心延續下去,還與想做的工作結合,余昱慧也不斷琢磨著。

然而,機緣來得恰巧,身邊同儕當時正好是財團法人為台灣而教組織 (TFT) 的校園推廣大使,正在為TFT偏鄉教育5年特展及偏鄉教師招募計畫推廣,讓5年前TFT剛創立就知悉這個組織的余昱慧想要一探究竟,於是就隻身前往萬華剝皮寮看展。

談起展覽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余昱慧娓娓道來一段教學現場令人鼻酸的故事:「某位TFT學長載著孩子上學的途中,和孩子聊起若有10萬塊,他會怎麼花?原以為孩子應該會想用這筆錢享樂,但孩子卻淡淡地說:『我想拿這筆錢幫外婆治病,還要把爸爸欠的錢全部還掉,這樣爸爸就能每天每天都陪在我身邊。』這位被學校老師視為麻煩人物的10歲小孩,即便身在失能的家庭,卻仍惦記他最親愛的家人。」讓余昱慧不禁也想起自己過往的求學歷程。

「我是單親清寒家庭長大的孩子,家人為了操忙家計常無暇顧及我的學習狀況,但我一路上遇到的老師卻從沒因此放棄我,反而看見了我擅於寫作的亮點!不僅鼓勵我勿忘筆耕,還引薦大大小小的比賽機會給我,讓我從這一個個機會中培養成就感與自信心。是我的恩師們讓我知道,儘管我無法選擇出生在怎樣的家庭,但我可以、也有能力成就自己。事後回首,我想我始終是個被幸運眷顧的孩子!」

那場關於改善台灣教育不平等的展覽,從頭至尾都以一句Slogan—「你拿幸運做什麼?」為主題貫穿。偏鄉極度匱乏教育人才的漣漪,在看展的當下一波一波地向余昱慧的心房傳去,輕柔地牽動她想前往偏鄉服務的決心。

在感動的渲染下,「成為一個偏鄉教師,走進教學現場,把求學時的幸運分享出去,也把熱衷的外語教學及服務學習結合在一起,更試圖讓偏鄉的孩子們也知道自己的亮點」成為了余昱慧心中最篤定的答案。

尋找學習成效不理想的根  重新種下對未來憧憬的果

化感動為行動,在歷經三關極具挑戰的書審、線上面試、實體面試/試教,余昱慧從近1000位面試者中脫穎而出,正式成為為台灣而教第8屆受訓教師,並順利通過實習周考核及教師甄試,走入苗栗偏鄉小校任教,踏上她用自身專業發揮影響力的旅程。

但「左手高舉公平正義,右手高喊要執行一場溫柔教育革命」的口號喊得容易,來到真實的教學現場後,余昱慧才深刻體悟到改善教育不平等的路有多崎嶇。

「我們班小孩作業要不永遠寫不完,要不就完全空白沒寫。大大小小的考試也悽悽慘慘,大部分的老師碰到這樣的情況,要嘛直接開罵、冷言冷語,要嘛直接放棄這些孩子。但是,造成孩子學業低成就的原因到底為何呢?究竟是孩子資質不好、不努力?還是他求學歷程上沒有遇上一個解鈴人呢?這個就很值得我們去探究。」

「一年365天,每天都在學業上遇挫的孩子,你叫他對未來怎麼有夢想?」

面對看似充滿「問題」的孩子,余昱慧想起了當初引領她來到偏鄉的初衷:「讓挫敗的孩子找到自己的亮點。」後來她開始更加悉心觀察、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才發現原來孩子常常不能準時完成作業的主因,是來自務農的家庭。農業鄉鎮勞力人口短缺,維持生計又尤其重要,因此分擔家計的部分責任,自然就落到孩子身上。長期在幫忙與課業間的失衡,讓他們漸漸地跟不上適齡該有的學業成就,代代的階級複製,也讓年幼的他們深信「農村出身的孩子,書不用讀多,反正未來就只有回家務農這個選擇」。

「聽到孩子說出這般對於未來的想像時,真的只有無盡的心疼。我想起那個小時也不斷在求學歷程受挫的自己,也開始思索該如何接住班上的孩子們,就像我的恩師當初接住我那樣。」於是,余昱慧開始練習放下對於孩子們學業表現的成見,刻意練習「傾聽」、「同理」及「陪伴」。下班後的閒暇時間開始成為孩子們課後「補習」的時間,通訊軟體也漸漸收到孩子們作業不會寫的求救,甚至到近期,原先低成就的孩子儼然成為班上的小老師,教導同學訂正數學。用心澆灌下,課室間長出了余昱慧想看見的影響力,孩子也開始發光發亮。

「我希望他們不要因為自己的出身,看到一個選擇就以為那是他的全世界,而是有能力讓自己擁有很多很多的選擇,最後選擇自己最想要的那一個。」余昱慧感觸地說道。

播在心尖上的教育種子  在台灣偏鄉茁壯成樹蔭

「願有一天,台灣所有孩子,不論出身,都能擁有優質的教育和自我發展的機會。」這是為台灣而教的願景,也同樣是余昱慧在偏鄉持續努力、等待實現的願景。

曾赴西非服務十年的連加恩醫師曾經說過:「好命的孩子應該比別人付出更多,好命才有意思。」余昱慧表示,她正是那個好命從小蒙受幸運眷顧的孩子,因此她帶著在中原大學汲滿了全人教育及服務學習的養分,扎根於教育,投身改善教育不平等的漫漫長征,分享自己的所學及幸運,持續點亮每個偏鄉孩子身上的光。「不作矯情、高姿態的道德呼喊,想創造改變的溫柔可以是很實際的作為。我拿幸運做什麼?我拿幸運去捲起衣袖,成為我想看見的改變!」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余昱慧最後也用這句聖雄甘地的名言,勉勵近期將要面臨求職的學弟妹,勇於多方嘗試,探尋自己的熱忱所在,最後再將所學化為所用,成為你想在世上看見的改變。

更多新聞